解读百家姓许姓历史名人,许慎,字叔重,是东汉时期着名的经学家、文字学家。许姓,是我们的中华姓氏之一,在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,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,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.56%左右。
许慎(约58~约147年),字叔重,东汉时期汝南郡召陵县(今属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)人,东汉着名经学家、文字学家。
许慎倾尽毕生精力,从事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。《说文解字》是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,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。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,后人尊称他为“字圣”。
因许慎所着的《说文解字》闻名于世界,所以研究《说文解字》的人,皆称许慎为“许君”,称《说文解字》为“许书”,称传其学为“许学”。
所着除《说文解字》外,尚有《五经异义》《淮南鸿烈解诂》等书,今皆散佚。
早年经历
许慎,字叔重,东汉汝南召陵人(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),生性质朴厚重。永平九年(66年),许慎进入小学学六书。永平十一年(68年),开始广泛学习经籍,研读《诗》,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及诸子百家着作。
经学大师马融时常推崇敬重他,当时的人都说:“在五经(《周易》《尚书》《诗经》《礼记》《春秋》)的研究上没有人能超过许慎。”
步入仕途
东汉建初三年(78年),许慎步入仕途,担任郡功曹。
建初八年(83年),补为太尉南阁祭酒,后任五经博士、校书东观。许慎认为各家对《五经》的解说混乱而褒贬不一,于是作《五经异义》。
章和二年(88)年,举为孝廉。
着书立说
东汉永元十二年(100年),许慎以太尉南阁祭酒校书东观,初步完成《说文解字》。
在校书期间,许慎的知识涉猎更广,而且研究更加精深,当时,《说文解字》已经创作完成,为了令其更加完善,许慎一直都没有定稿,而是不断地将新的发现和收获补充进去。
建光元年(121年),许慎才最后写成定稿,将《说文解字》献于朝廷。此后,许慎就在家乡及附近村庄授经教书。
建和三年(149年),许慎因病去世。
后世纪念
墓葬
许慎墓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土岗上,墓高5米,周长33米,村内多为许慎后裔。至清,岁以仲月后丁之日,县令、学官到许夫子墓前致祭,行一跪三叩礼。顺治十三年(1656年),郾城县知县荆其惇重修墓碑;康熙四十六年(1707年),郾城县知县温德裕立“孝廉许公之墓”碑;光绪二年(1876年),郾城知县王风森立“许夫子从祀文庙碑”。1985年,许慎研究会第一次会议时,立“重修许慎墓碑记”。
1986年11月21日,许慎墓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。
2006年05月25日,许慎墓作为汉代古墓葬,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祠堂
许慎故祠位于许庄村北,已废。县城内有清代山东东阿周世臣建的“许南阁祠”,内设“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”,庭院两边各立一块石碑,分别记述当年建造及修缮的情形。大厅正中,“文化宗师”的匾额下,许慎的画像前摆着先生的牌位,两边陈列的是对许慎着作《说文解字》的研究资料。
许慎祠堂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西段,漯河四高(原郾城一高,省立郾中)西侧。
文化园
许慎文化园位于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东,始建于2008年9月,以许慎墓为核心,占地150余亩。全园占地按照中国传统建筑规制,采用中轴对称布局,三区一轴,十二个节点,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。广场服务区有六书石柱、文字大门、翰林阁、许慎文化研究中心等建筑,中心展示区有汉字大道、字圣殿、叔重堂、说文馆、文化长廊、魁星亭、字形牌坊等。墓冢保护区主要为文物本体以及部首方阵、字形解义、字源石、蟾桂山等景观小品。
今年04月,许慎文化园通过4A级审核,正式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