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百家姓梅姓名人。梅尧臣简介,为北宋文学家,著有《宛陵先生文集》。梅姓是中文姓氏之一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145位。2010年,中国大陆姓氏排名第136位,人口以安徽、云南、浙江、江西、江苏、河南等地较多。
梅姓名人:梅尧臣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卒,年五十九。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人物生平
梅尧臣生于咸平五年四月十七日(1002年5月31日),他出身农家,幼时家贫,酷爱读书,十六岁乡试未取之后,由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攻读再考,就跟随叔父梅询到河南洛阳,以荫补任太庙斋郎,历任桐城、河南、河阳三县的主簿,在河南任职时,深受西京留守钱惟演的赞赏,二人成为忘年交,与钱惟演等以诗会文游,并结交欧阳修等青年文士。
曾先后以德兴县令之职兼知建德、襄城县,监湖州税,签书忠武军、镇安军节度判官,监永丰仓等地方官。因朝臣屡次推荐,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。
皇祐四年(1052年),以太常博士为献官,此年或曾参与纂修《太常因革礼》。旋即监永济仓。
皇祐五年(1053年)六月,编次林逋《和靖先生诗集》,并为之作序。同年冬,扶嫡母束氏柩南归。
至和元年(1054年),在宣城居丧的梅尧臣颇为研读医药书籍,常为邻里农民治病。此后曾至扬州、汴京等地。
嘉祐元年(1056年),翰林学士赵概与欧阳修等人上疏举荐梅尧臣。次年,梅尧臣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,充任《唐书》编修官及国子监直讲。同年,欧阳修等权知贡举,梅尧臣充任点检试卷官。梅尧臣在京任职,足迹“不登权门”,即使对于时官京兆尹的欧阳修,他也不愿前往其家。此时欧阳修、江休复、吴中复等常来访唔。此年,以郊祀加恩,梅尧臣晋升为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有“梅都官”之称。
梅尧臣曾上奏自著的《唐载纪》二十六卷,对旧史的缺漏错误多有补正,仁宗遂命其参与修撰《新唐书》,书成之后,还未来得及奏呈仁宗,梅尧臣就因病于汴京逝世,享年五十九岁,时为嘉祐五年四月二十五日(1060年5月27日)。仁宗为了酬答他的功绩,特将他的一个儿子起用为官。同年七月九日,欧阳修等公祭梅尧臣于汴京,欧阳修、刘敞等各有祭文。
轶事典故
与苏轼
在一次进士考试时,梅尧臣担任考官,辅助主考官欧阳修阅卷,发现了苏轼写的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,其中有“皋陶为士,将杀人,皋陶曰杀之三,尧曰宥之三”之语,他阅卷后推荐苏轼的试卷给欧阳修批阅。欧阳修询问道:“这出自何书?”梅尧臣说:“为何需要出处。”欧阳修认为只是众人偶尔忘记了出处,但也颇惊苏轼之才。但是试卷糊名,欧阳修认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巩所写,但为了避嫌,于是将此卷取为第二。等到揭榜时,欧阳修见到苏轼的姓名,开始时对梅尧臣说:“他所写的一定有依据,遗憾我们这些人不能记得了。”等到苏轼拜访感谢欧阳修时,欧阳修询问其试卷内容出处,苏轼说出了与梅尧臣相同的回答:“为何需要出处。”欧阳修赏识其豪迈,感叹不已。
采茶官
梅尧臣曾深入官港茶区亲自考察茶叶的生长气候、采摘、制作、出售的全过程,作有《南有佳茗赋》:“南有山原兮,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嚣此众氓。”传说他作罢掷笔,捋须含笑说:“我乃采茶官也!”且又作诗:“山茗烹仍绿,池莲摘更繁”,他把茶叶与池莲并为建德之美。游梅山寺时,曾作诗《游梅山寺》一首,诗中称:“春山日可爱,因访旧禅宫。路绕危溪入,桥椽古木通。白鸡鸣屋外,绿水过庭中。独坐昔云乐,何如亲友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