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百家姓臧姓。南朝时期臧氏家族世系谱一览。臧姓,是一个古老的姓氏,在中国人口较少,按人口排名,臧姓排行为第215位,约占汉族人口的0.03%。分别主要在山东、江苏和河北等省市。
臧姓文化之世系谱
一、南朝时期臧氏世系谱:
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关于臧氏人物的记载很多,诸如臧荼、臧宫、臧旻、臧洪、臧霸等,但记载最多且最密集的应该属春秋时期和南北朝时期。如果说鲁国的僖伯、哀伯开创了臧氏门第,文仲、武仲发展了臧氏家族,汉朝的臧荼、臧宫及臧霸分别攀登了一个顶点,则南朝时以臧爱亲为首的臧氏族人就将臧氏家族推向了辉煌。在这个时期,臧氏家族可谓人才济济、群英荟萃,从史书中不难找到臧氏清晰的传承脉络。这种历史包含家谱的现象,在中国古代,除了皇族外,是极其罕见的。
二、人物简介:
1、臧汪,东晋时期山东沂水人士,曾任尚书郎。
2、臧隽,东晋晚期山东沂水人士,曾任郡功曹。
3、臧焘,字德仁,东莞莒县人,南朝宋国大臣,是武敬皇后臧爱亲的长兄。《南史·臧焘传》说他“少好学,善《三礼》,贫约自立”。起先在东晋做过国学助教,不久离职。因为父母年事已高,家境贫困,和弟弟臧熹一道回家“躬耕自业,约己养亲”十余年。父母去世后,又居丧六年。宋武帝刘裕大举义旗时,被任命为参右将军何无忌军事,随府转镇南参军。武帝登基后,参武帝中军军事,入补尚书度支郎,改掌祠部,并被封为高陵亭侯,再拜为太常。虽然是显贵的外戚,但仍然保持谦虚简约的风度。史书记载他“茅屋蔬飧,不改其旧。所得奉禄,与亲戚共之。”永初三年,官拜光禄大夫,加金章紫绶。死后,少帝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。
4、臧爱亲,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结发之妻,对臧氏家族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影响。她嫁给刘裕时,刘裕不过是京口的一介布衣,穷苦潦倒且好斗性猛,令乡人侧目。不久生下一女,取名刘兴弟,即会稽宣长公主。臧爱亲还没有来得及为刘裕生子,刘裕就打算离家从军,具有传统美德的臧爱亲只好同意。刘裕中年后时来运转,封官晋爵的速度令人惊讶,不惑之年就成为东晋王朝的股肱人物。此时,臧夫人周围阿谀奉承者甚多,但她不为所动,也不为亲眷请谒,仍保持勤俭之风。她这种不尚奢华的节操,深得刘裕敬重。后来夫妻团聚不久,在义熙四年正月甲午日,臧爱亲病逝于东城(今安徽定远东南),归葬在丹徒老家,享年仅四十八岁。此时刘裕仅仅是东晋的豫章郡公,所以臧爱亲得到的谥号为“豫章公夫人”。刘裕称帝后,臧爱亲已经去世十二年了,但刘裕对她仍然念念不忘,追封她为“武敬皇后”。在刘裕众多的包括太子生母在内的妃嫔中,她是唯一具有皇后地位的女人。在高祖刘裕去世前,还特意留下遗诏,将臧爱亲的遗骨从丹徒迁到京师与之合葬。
5、臧熹,字义和,臧焘及武敬皇后之弟。和臧焘一样喜好经学。隆安初兵,臧熹就学习骑射,立志要成就功名。曾经和溧阳令阮崇一道去狩猎,遇到猛兽的突然袭击,其他猎手都逃开了,只有臧熹从容地弯弓放箭,猛兽应弦而倒。后来随宋武帝进京,参镇军军事,再迁员外散骑侍郎兼参镇军军事,领东海太守。后因功封始兴县五等侯,参武帝车骑、中军军事。武帝征广固时,封他为建威将军、临海太守。由于临海郡经过兵寇,老百姓百不存一。臧熹到任后明纲纪,招流散,百姓渐多,郡治清明。后来武帝派遣朱龄石统领大军伐蜀,命臧熹带奇兵出于中水,领建平、巴东二郡太守。臧熹到了牛脾后,将抚之追杀,平定了成都。不久臧熹生病,死在蜀地,享年三十九岁,被追赠为光禄勋。
6、臧邃,臧焘长子,做过护军司马,宜都太守。
7、臧绰,臧焘次子,做过太子中舍人,新安太守。
8、臧质(400—454),字含文,臧熹之子。据《宋书·臧质列传》记载:臧质年少时喜好鹰犬,善蒱博意钱之戏。不到二十岁,就被刘裕任命为世子中军行参军。史书说他刚届三十岁,就“屡居名郡,涉猎史籍,尺牍便敏,既有气干,好言兵权,太祖谓之可大任”。宋武帝受禅后,迁员外散骑侍郎。元嘉初年,为江夏王刘义恭抚军,后迁官给事中,出任建平太守,转迁宁远将军兼历阳太守,再迁竟陵江夏内史、建武将军,兼任巴东、建平二郡太守。后来又持节都督徐兖二州诸军事、宁远将军、徐兖二州刺史、建威将军、义兴太守,太子左卫率、辅国将军、假节、进使持节、监理雍凉南北秦四州诸军事、雍州刺史。孝武举兵,诏为征北将军。及孝武帝即位,臧质被拜为都督江州诸军事、车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江州刺史,加散骑常侍持节,封始兴郡公。后来奉南郡王刘义宣举兵,可惜扶刘义宣不成,遭灭门之祸。至于说他“衣冠不齿,昧利诬天。受任述职,不以宣效为心;专方莅民,惟以侵剥为务。”可能与他兵败被杀有关,因为中国自古就有成王败寇的思想。从臧质的所作所为看,他的气概不亚于项羽,他的才略不亚于韩信,当然他的轻薄也不亚于刘邦。虽然他最终兵败被杀,但我认为他远比和他具有同样命运的燕王臧荼强得多。从古至今,臧氏族人具有帝王气象的,非他莫属!
9、臧谌之,臧邃之子,做过尚书都官郎、乌程令等。
10、臧凝之,臧邃之子,与司空徐湛之是莫逆之交。史书说他“学问有当世才具”。年少时因为是通家子弟,被太祖召见。皇上与他辩论十余次,臧凝之“词韵铨序,兼有理证”,皇上很欣他赏。先任后军记室录事,后迁尚书右丞。
11、臧潭之,臧邃之子,有美誉。太宗时,历任尚书吏部郎,御史中丞。后来在废帝元徽时期,被拜为左民尚书,死在任上。
12、臧澄之,臧邃之子,做过太子左积弩将军。元嘉二十七年,领军守盱眙城,被索虏攻破而英勇就义,被追赠为通直郎。
13、臧焕,臧绰之子,顺帝时升明中,为武昌太守。沈攸之攻郢城,臧焕弃郡投奔了他。后来沈攸之兵败,臧焕与他一道伏诛。
14、臧敦,臧质长子。臧质起兵后,刘义宣封他为征虏将军、雍州刺史,后官至黄门郎。
15、臧敞,臧质次子,做过太子洗马,后来臧质起兵时留他做监军。
16、臧敷,臧质之子,做过司徒属。
17、臧斁,臧质之子,年幼即因父亲之过而遇祸。
18、臧陵,臧凝之之子,臧严之父,做过后军参军。
19、臧夤,臧凝之之子,做过尚书主客郎、沈攸之征西功曹,后来为沈攸之尽节,详情记载在《攸之传》中。
20、臧未甄,臧潭之之子,臧盾、臧厥之父。博涉文史,有才干。宋末为领军主簿。入齐后,历任太尉祭酒、尚书主客郎、建安、庐陵二王府记室、前军功曹史、通直郎、南徐州中正、丹阳尹丞。高祖平定京邑后,引为骠骑刑狱参军。天监初年,拜为后军谘议中郎、南徐州别驾,入拜黄门郎,迁右军安成王长史、少府卿。再出任新安太守,有能名。还做过太子中庶子、司农卿、太尉长史。后来因母亲去世,居丧三年。服阕,拜为廷尉卿,再出任安成王长史、江夏太守,死在任上。
21、臧仲璋,臧质之孙,臧敦之子,年幼即因父祖之过而遇祸……
22、臧严,臧陵之子,字彦威,南朝梁国东莞莒县人。年幼时孤贫,但聪慧好学。先为安成王侍郎,又转任常侍。在随其从叔臧未甄到江夏郡的途中,作《屯游赋》和《七算》,其词富丽,人皆称赞。后来迁官行军参军,侍读于湘东王。再后来,改任王宣惠轻车将军府参军、记室。他博闻强记,尤精于《汉书》。王宣惠任职荆州后,臧严随其任西中郎安西录事参军,管理义阳、武宁两个少数民族郡。前任郡守都带兵上任,以武力威吓当地人民,而臧严只带几个门生,单车上任,并广施善政,人民心悦诚服。后随王宣惠转任安右录事、镇南将军府谘议参军,最后死在任上。其着作有《栖凤春秋》五卷,另有文集十卷传于世上。
23、臧盾,字宣卿,东莞莒县人,臧未甄之子。臧盾年幼时跟随诸葛璩学《五经》,诸葛璩就惊叹说:“此生重器,王佐才也。”起先为抚军行参军,再迁为尚书中兵郎。臧盾风姿优雅,举止从容,高祖非常喜欢他,因此迁他为中书通事舍人,再拜安右录事参军。后因母亲、父亲相继去世,回家居丧五年,很有孝名,得到了高祖的赞许。服阕后,拜丹阳尹丞,转中书郎兼中书舍人,再迁为尚书左丞,为武陵王长史,行府州国事,领会稽郡丞。还拜为少府卿,领步兵校尉,迁御史中丞,再加散骑常侍。不久,高祖又下诏说:“臧盾志怀忠密,识用详慎,当官平允,处务勤恪,必能缉斯戎政。可兼领军,常侍如故”。大同二年,迁中领军,管天下兵要。大同五年,臧盾到地方做仁威将军、吴郡太守,后因生病回京,拜光禄大夫,加金章紫绶。大同七年病愈,复为领军将军。大同九年去世,享年六十六岁。皇帝下诏举哀,加侍中,并赐谥号为“忠”。
24、臧厥,字献卿,臧未甄之子,臧盾之弟。最初为西中郎行参军、尚书主客郎,兼职中书通事舍人。后迁官正员郎、鸿胪卿。再迁尚书右丞,但他没有接受,而到地方做了晋安太守,经过宣风化,捕寇盗等方法使居民复业,商旅流通。后来累迁庐陵王谘议参军、员外散骑常侍兼司农卿。大同八年,死在任上,时年四十八岁。史书上说臧厥“辨断精详,咸得其理”。死后,有击鼓鸣冤要求由清直舍人处理的,高祖说:“臧厥既亡,此事便无可付。”可见其见识、名声均不同凡响。
25、臧逢世,臧严之子,笃学修行,不坠门风,稍嫌迂腐。曾利用访客留下的名刺,手抄《汉书》攻读,最后竟以通晓《汉书》闻名于世。在萧梁王朝做过江州牧。
26、臧长博,字孟弘,臧盾长子,任桂阳内史。
27、臧仲博,臧盾次子,任曲阿令。
28、臧操,臧厥的儿子,做过尚书三公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