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姓氏可以查找出我们的血脉传承,姓氏更是每个家族的精神财富。中国姓氏一直以来都是学术上的重要研究点,而你是否了解过与皇族有关的姓氏?
那么,本期中国姓氏一起了解中国50个皇室血统姓氏之潘袁于董余。
潘姓:
潘姓是一个多源的姓氏,其主要来源有以下五支:其一,以邑为氏。系出自姬姓,是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的后裔。西周初年,毕公高之子季孙(或曰伯季)食采于潘,因以为氏。潘地究在何处,史无明载,当在今陕西北部某地。其二,以国为氏。春秋时期有一个潘国,其地约在今淮河流域的河南固始一带。潘国后来为楚国所并,设置潘邑。潘国子民遂以原国名为姓,以表达对故国的思恋之情。其三,以字为氏。系出自芈姓,具体出于何人不详,后因故改姓潘。
楚成王时,太子商臣的老师潘崇即是此支潘姓发展初期的杰出人物。潘崇在商臣继位后任太师之职,使潘姓成为楚国望族。其四,少数民族改姓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鲜卑族的三字姓破多罗氏被改为潘氏。其五,赐姓潘氏。清朝康熙末年,台湾岸里大社(今台中市神岗)酋长阿穆归顺清廷,被赐姓潘。光绪年间,台湾高山族人相继归附清廷,被赐姓潘。发展至今,台湾高山族中,潘姓已成为人数最多的姓族。
袁姓:
西周初年,周武王封帝舜后裔妫满于陈(今河南淮阳县),建立侯爵陈国。妫满死后,谥号为陈胡公。胡公满的第11世孙有个叫诸的,字伯爰。伯爰的孙子涛涂由于立了大功,得封阳夏(今河南太康县)为采邑,他以祖父之字“爰”为氏。古代爰、辕通用,故爰涛涂也作辕涛涂。春秋时,涛涂的玄孙辕颇迁居郑国。秦末乱世,辕颇的裔孙辕告避难于河、洛之间。告的幼子政,在西汉初年把辕字的偏旁“车”去掉,始以袁为氏。
于姓:
于姓也作邘姓,源出姬姓,系以国为氏。西周初年大分封,武王姬发的第3个儿子被封于邘(今河南沁阳西北邘邰村),称为邘叔,建立邘国。邘叔的子孙以国名为氏,姓邘。因古代邘、于同音通用,后来有人把“邘”字的“邑”旁去掉,成为于氏。两晋十六国时,居住在东海郡(今山东郯城县)的于姓人中有人随拓跋部北迁于代(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),融入鲜卑族,改姓勿忸于氏,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从平城(今山西大同市)迁都洛阳,鲜卑姓都改为汉姓,勿忸于氏恢复为于氏。
董姓:
董姓来源主要有两支:第一支系以字为氏。相传颛顼的己姓子孙有名叫叔安的,被封于蓼(今河南唐河县南)。他有个儿子叫董父,从小就喜欢龙,对龙的习性颇有研究。正在这时,天上降下一雄一雌两条龙,时为天子的虞舜十分高兴,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。董父把这两条龙驯养得很听话,经常让龙翩翩起舞为诸侯助兴。舜遂赐姓为董,封其为侯,据有今山东定陶附近一带地方,其后代奉他为董姓始祖。
第二支系以职为氏。春秋时,西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了晋国,被任命为主管典籍的官吏,其职责是“董督晋史”。在古文字中,“董”有管理的意思,所以人们称他们为董史,世袭晋国太史之职。他们的后代,以职为姓,姓董。另外,古代少数民族中有人以董为姓,如汉代功臣董金吾为匈奴人,后晋的董成是屠各人,唐代归义王董嘉庆为南蛮人。
余姓:
余姓出自秦臣由余,系以字为氏。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。周成王时,唐叔虞初封于晋,其裔孙晋哀公生子由余,避乱于西戎。后来,由余以使臣的身份出使秦国,见到了秦穆公,大为折服,便留在了秦国,辅佐秦穆公。秦穆公在由余的帮助下,益国十二,开地千里,独霸西戎,奠定了秦国后来强盛的基础。由余去世以后,他的子孙遂以余为姓,以示出自这位名贤之后,并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祖先。
另外,余姓还有其他来源。春秋时期,齐国有人以余丘为姓,后来又简化为余姓;有余姓家谱载,余姓的一支出自大禹之后,大禹第3子空(又名罕)被封为余度王,其后代以余为姓;有家谱称夏王少康的庶子无余被封为越王,无余的子孙中有人以他名字中的余字为姓。